穿透明日的靈光-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《反義複詞與及物動詞》
-
展期59天
-
活動地點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
-
場地名稱大墩藝廊(七)
-
活動日期2025/4/12 ~ 2025/6/22
-
活動時間09:00-21:00
-
展演者名稱楊芳宜、林資芬、林俊作、彭宇弘
-
活動型態展覽
-
活動售票否
-
活動聯絡電話04-23727311#308
-
活動內容簡述臺中市政府為回應聯合國公布的永續發展目標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,簡稱SDGs),將藝術作為永續觀念的倡議者、啟迪者、實踐者,因此特別以藝術作為倡議永續觀念的積極工具,邀請彰化師範大學陳一凡教授擔任策展人,於大墩文化中心策辦「穿透明日的靈光- 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」,期盼將SDGs的理念轉化為美學的語言,透過不同的創作作品進行永續發展的對話與討論。
《反義複詞與及物動詞》是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的第二檔子展覽,邀請藝術家楊芳宜與「不廢跨村實驗室」創作夥伴林資芬、林俊作和彭宇弘,以「反義複詞」如是非、善惡、美醜、生死等,詞意中都保留字義正反兩面的意義,來探討「廢⇄不廢」、「新⇄舊」之間的跨關係;而「及物動詞」在文法中則指的是需要帶「物」來完成的動作,楊芳宜的創作行動不只是以完成美學對象為目的,更結合社會行動,企圖對環境做出真實具體的改變,也反映了藝術做為行動的積極性。
此次展覽以植物系列作品為核心,透過藝術與生態的交融,展現自然生命的韌性與循環再生的可能性。展覽中不僅有藝術家的創作,也融入了市民共創計畫,邀請臺中特教、啟明、啟聰三所特教學校的學生,透過工作坊與藝術實作,以臺中特有的珍稀水生植物,更是當地生態系統的指標物種,象徵著濕地的健康與生物多樣性的大安水蓑衣為意象,創作一件象徵生態保育、環境永續並具備臺中在地精神與永續價值的全新作品。這項計畫不僅希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,更期待透過藝術實踐,深化公眾對環境議題的關注,讓永續發展不僅是理念,更成為可被感知與實踐的行動。